设计产品曾是一个相当直观的过程:做出过硬的产品,然后打造优质的体验。
然而如今设计师们需要更全面地去考虑消费者旅程,这意味着他们不但要设计出更好的产品,还要围绕这些产品创造出多样的服务,然后再通过一系列数字和实体触点将这一切无缝地结合在一起,以面对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和极为复杂的市场环境。
想要在这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开始“融合转型”。
融合设计将三个原本独立的领域,即产品、服务和数字交织在一起,在创造出新一代体验的同时,搭建品牌的商业生态。这是一套整体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它消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创新障碍,为不同团队确立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打造卓越的用户体验。
作为 frog 融合设计领域的领导者,我见识过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联络到我们的企业决策人。他们可能是一家大型企业的部门经理,正在为减少产品间摩擦寻找新的、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他们也可能是一家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希望借助更高级别的发展方案打破现状。无论面对怎样的挑战,融合设计的关键都是帮助决策者突破对单个产品所保留的旧有思维模式,从而接受创造性的、全面的、真正的融合思维,建立客户忠诚度并推动企业增长。
谷仓效应(Silo Syndrome)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都是难以跨越的障碍:他们无法同时统一所有部门的行动。一家企业中的每个部门各为其主,追逐着不同的 KPI,而这也直接导致了该企业的不同产品和服务无法被很好地整合到一起,造成脱节的消费者体验。为了打造一致的体验。不同的团队需要首先达成一致,共同以卓越的客户体验为第一优先目标,而不是花费时间去纠结到底哪个部门说了算。
那些理解并在运用融合思维的企业,将在获客和客户保留方面更具优势。例如,虽然 Spotify 作为一款音乐软件已经十分优秀,但在面对来自 Apple Music 的竞争时,他们在硬件上的差距便成为了最大的软肋。Apple Music 凭借其与 iPhone、Apple Watch、AirPods 等苹果硬件产品,以及 Siri、iCloud 等苹果数字服务配套使用时的流畅体验,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迅速发展为 Spotify 最大的竞争对手,而其在美国的付费用户数量也在2019年超过了 Spotify(消息来源:CNBC)。这并不是说所有软件公司都要开始做硬件,但为了创新,这些公司需要去深入了解用户在哪里以及如何与他们的软件进行互动,以及他们的服务如何在新的触点(如智能音箱和电视)上发挥作用,才能保持领先。
人们已经开始对单一的线上交互方式感到疲惫,比起一味地提升线上体验,企业的领导者们需要在考虑独立的数字运作的同时,也将注意力扩大到更为宽泛的线下场景,而这需要用到融合的思维。
那个充斥着五花八门且功能单一的 App、与硬件脱节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以融合设计为视角重新审视线上及线下触点的时候了。我们需要开始思考新的问题: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可以提升体验并填补关键空白?每一种产品有着什么样的独特交互方式?如何确保各个触点间的平稳过渡?
过去,消费者们接触谷歌的唯一途径便是前往其搜索网站。而如今,谷歌将机器学习和语音识别应用在数字产品、实体产品和服务上,以更加多样的方式,接触到更多的用户,从方方面面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和微软一样,谷歌也在硬件上下了很大的赌注,而他们制造硬件设备的目的,正是为了在此基础上运行卓越的数字服务。
现在,开始在你的企业中建立融合设计能力吧!通过融合转型,企业将消除 “用户体验盲点”,建立整体思维,从而自由地追寻新的机会,并在必要时做到随机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