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部分企业为打造令人满意的消费者体验竭尽全力的同时,为什么另一些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或业务成熟度如何)却能轻松的在体验上获得成功?在下面的内容里,我们将就这一困境为组织和企业决策者们提供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首先,让我们来定义一下什么是消费者体验。消费者体验指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消费者与组织间日积月累的互动,二是在这些互动中消费者对品牌产生的印象。这些互动包括线上(网络或移动设备)和线下(直营店或电话交流)的一切接触渠道。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既可能来源于朋友或同事们分享的品牌轶闻,也可能来自于品牌公关,社交媒体,以及无偿媒体和有偿媒体的报道或标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互动会从购买前延伸至用户旅程的中后期,最终远超于购入点。所有的这一切共同塑造了人们对于一个品牌的看法,进而会对企业产生实际的经济影响。
企业规模越大,对用户体验的衡量就越具挑战性。就和信任一样,一次的负面体验便可能会毁掉之前全部的正面体验。对于接触点众多的企业来说,企业与客户的接触中存在着很多可能导致体验不一致的场合。
下面是一个体验出了问题的例子:
在这个不幸的例子里,公司的哪个部门应该对顾客的负面体验负责呢?是产品研发组,网页设计组,毫无反应的聊天机器人,客服中心代表,技术支持人员,制作广告的品牌团队,投放广告的运营团队,还是挂掉电话的电讯公司?
在 frog,我们常常收到来自其中一个部门的联络,要求我们为他们提升消费者体验。他们可能会要求我们重新设计产品或网页,又或是重新设计客服中心体验的整体流程。然而现实情况是,除非在整个设计流程中消费者体验都优先于其他指标(如销售、呼叫等待时间、网站点击量、案例解决、点击率等),并统一于所有接触渠道,否则只改动其中的某一个环节,是不能产生显著效果的。
Airbnb、苹果、星巴克、西南航空、特斯拉和其他注重消费者体验的品牌对各行各业和消费者们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假设你是一家金融服务公司,你可能会对自己在服务方面优于同领域内的其他公司而骄傲,但你的每一个用户,从还在存钱的学生到高级资产管理者,都在自觉或下意识地将自己在你这里获得的体验与 Instagram、TikTok 和 YouTube 上其他用户获得的体验进行比较。
我们通过研究寻找能让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方法——既从战略角度,也从组织架构角度。要说我们从研究中收获了什么?任何告诉你他们有秘诀的人都是在骗人!
虽然以体验为主导转型的方法很多,但它们都存在一些共通之处。
当组织内试行新功能时,COE(有时也称为卓越中心或者精英中心)可以提供大量帮助。通常来说,人力资源、财务、法务、设计和用户体验等职能部门都能成立自己的 COE,并从中受益。这些 COE 可以是小而专注于某个领域的,也可以是大而具有一定规模的。目前消费者体验领域共有五种典型的 COE模式。下载互动指南,看看哪种模式最适用于你的组织。
想要获得令人愉快的消费者体验并不是一件易事。是时候问问自己了:你的组织在通往体验的道路上处于什么位置?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对 “初学者” 有重要意义的启示。通过下面这张图表,你能了解到一些品牌适应体验环境的实例。
越是老牌的公司,就越是难达成较高的NPS(净推荐值)。对这些公司而言,“体验打造是每个人的工作” 这种概念可能是完全陌生的。
试图进入右上角象限的公司会发现,设立首席体验官对于组织培养体验思维至关重要。
老牌公司可以通过保持其客户至上的心态持续获得成功。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以旅游服务公司起家,强调为客户提供便利,因此是右上角象限中为数不多的金融服务公司之一。迪士尼也是其中的一个例外,因为他们是从讲故事起家的。
部分公司已经学会了强调他们的体验重点。尽管微软刚刚开展业务时,在体验方面的投入非常少,但他们的首席执行官 Satya Nadella 在2014年时意识到,他们 “需要与客户们未曾表达和未被满足的需求产生更深的共鸣。”
当今那些顶尖的体验公司,都是在一开始便认识到了体验的重要性。这些公司最初创立的宗旨往往是以服务为导向、以消费者和用户为中心的。
如何知道自己的企业是否成熟?以下三个关键指标表明了你企业的用户体验已趋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