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线上移动购物加上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购物旅程,使其不再是线性的。购物旅程变得更加随意,我们可以中途加入或离开,甚至直接跳过整个过程。例如,在亚马逊平台购物时,我们或许会在结账时看到官方推荐的搭配产品而蠢蠢欲动,忍不住“剁手”,于是又重新回到购物旅程的起点。又或者,办理联合航空的航班值机时,我们直接跳过考虑乘出租车、拼车或者自驾到机场,而是直接点击航空公司 App 内嵌的“预约Uber”按钮。一个陌生人在 TripAdvisor 上的负评就改变我们的旅行计划或者让我们取消事先预定的酒店也愈发稀松平常。
在传统零售业中,顾客旅程通常是线性的,以产生购买的想法或欲望为起点,获得购买的产品为终点。
市场营销之战历来都是消费者心智之战。不管是通过创造需求还是欲望,市场营销人员争相将自家产品或品牌植入消费者心智。他们不惜将大量创意和金钱投入广告,企图以这种方式占据消费者心里的首要位置。问题是,大部分消费者压根没多少时间去认真考虑那么多争相“求关注”的品牌。在购买所谓“低参与度”品类时,大部分消费者并不在意产品和品牌,更换产品和品牌更是不在话下。亚马逊 Dash按钮以及订购省 (subscribe & save) 便将消费者这种不在意的心理转化为商机,让消费者在补充日用品时无需思考,从而断绝其他品牌进入消费者心智的门路。一些企业则另辟蹊径,例如美国汽车保险公司 Progressive 利用比价工具直接在消费者考虑阶段就将竞争对手挤出局。铺天盖地的商品选择,加上谷歌和百度等搜索引擎的快速信息获取,让消费者忠诚越发成为“稀有物”,也意味着在消费者考虑阶段的竞争愈发激烈。
这一阶段是线上和移动零售的另一较“饱和”的阶段。专注购买旅程中的调研规划阶段,先有Expedia和 Hipmunk ,后有Google Travel 。这些旅行网站通过优化消费者的调研规划体验变现,比价网站也运用同样的商业逻辑。在线上零售时代,商品俯拾即是,让人眼花缭乱,导购变得愈发不可或缺。服饰、汽车等各类零售比价网站适时出现,以“导购”的角色帮助应接不暇的消费者做选择。
在从线下到线上零售的过渡中,收货体验始终不受重视,这种局面直到最近才有所改变。美国进来新兴起一批白标品牌,虽然销售床垫、牙刷或剃须刀之类平淡无奇的产品,却以创新有趣的包装和标新立异的品牌体验收获大批消费者。以床垫品牌 Casper 为例,它将庞大的床垫放入小到不可思议的纸箱中,消费者打开包装后能看到床垫由压缩到恢复原状的全过程。Casper 新奇的拆箱体验斩获无数消费者,光油管 (YouTube) 上关于它的拆箱视频就有上千条。相比之下,高端奢侈品牌推出线上购物时,由于缺乏线下体验的加成和高大上的包装而在收货阶段频频受挫。Net-a-Porter 则精准抓住线上购买奢侈品的断点,由此切入提供当日送货上门服务,配以奢华包装。在中国,京东将同样的想法做到极致,推出奢侈品配送服务“京尊达”,让配送人员身穿高级定制服装,成为奢享体验的一部分。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品牌都会思考顾客将如何使用产品,在此基础上优化产品。毕竟企业的信誉建立在产品表现之上。但一些公司采取侧面突围方式,即加码维系与客户的售后关系。Patagonia 推出服装维修服务,降低环境损害的同时提升客户关系。智能产品则抓住机遇,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体验。例如,手机、电脑和汽车可“隔空”升级软件,产品体验不会因更新换代而大打折扣。音箱品牌Sonos 也是抓住机遇提升产品使用体验的典范之一,它曾坚持所有的音箱都可兼容最新推出的软件,保障顾客之前购买的音箱不会大幅贬损。
零售企业若想独树一帜,应专注购物旅程中的一到两个阶段,寻求在特定时刻为顾客带来独特体验。想清楚在哪一阶段加码竞争,如何将这一阶段体验与品牌契合,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也是设计天然适合解答的问题。在frog,我们通过用户体验设计解答这一问题。我们的思考不局限于推出新产品或新服务,而是系统地寻求产品和服务如何促进顾客忠诚的方法。